产品思考丨 Lovart 访谈摘要

近期张小珺在播客中邀请到了 Lovart 创始人陈冕。Lovart 成为今年既 Manus 之后,又一个在全球斩获一定知名度的 Agent。不同的是,Manus 是通用 Agent,Lovart 是面向设计师使用的垂直 Agent。

作为一位优秀的 AI 创业者,陈冕在节目中带来了很多自己独特的观点。以下内容整理自《张小珺商业访谈录》,希望带给大家一些思考,enjoy~

  • 陈冕履历: 92 年,腾讯-QQ 空间,360-手机助手,滴滴,摩拜单车,美团,每日优鲜,呱呱龙,剪映 - 商业化,两年一跳槽。

  • 商业模式: 商业模式非常重要,例如摩拜无限供给的模式不可持续,要尊重生意的常识,确保第一业务能赚钱;相比线下,线上的、有规模效应的,是更好的商业模式。

  • 线上 vs 线下: 做线上产品,要做到对用户绝对真诚,没有 ego,有同理心,有想象力,感受生活中的各种事情,充满创新意识。做线下产品,重组织纪律,要有强执行力。

  • 字节方法论: 做终局判断,基于常识判断,生意 break even 阶段时有多少玩家,市场是什么样子。务实,聊到问题的细节。坦诚,开会没有 ego。

  • 为什么创业: AI 是比移动互联网更大的机会,类比 1980 年个人电脑的发明,智能化对应信息化,将是一个巨大的变革。

  • 怎么选择方向: 23 年入局,做模型没有优势,聚焦搭建应用。按信息化的演进脉络梳理,内容生产(文档/工具)比内容消费(搜索/社交/泛娱乐)的机会先成熟。在生产端,做多模态,找垂类场景切入,搭建非通用能力。

  • 怎么做出差异: 要掌握 AI 模型以外的,来自行业的差异化数据。第一代产品 Liblib,积累了来自设计师的素材和模板,第二代产品 Lovart,从与设计师对话的 interface 切入。

  • 为什么迭代产品:

    • Liblib 代表了开源闭源的最优缝合效果,但是产品化程度不够,用户门槛高,无法进一步提升渗透率。Lovart 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,简化操作,预判最终产品形态(设计/创意助理),探索可行路径。

    • 聚焦画布能力,捕捉 agent 能力(Claude3.5 代表的模型 agentic 能力变强,实现 AI 规划工作流)。推演出“画布 + 对话框 + 工具箱 + 编辑器”的产品形态。

  • 创业教训:

    • 融资节奏: 23 年第一轮融资 400w 美金(估值 1800w 美金),估值不专业,没有连续融资,后续融资难度变大。

    • 流动资金: 跟竞对争取先发优势,打补贴战烧了 200-300w 美元,需要烧钱更有策略和效率。打赢后立即裁员,节约开支。

    • 大模型备案: 没有做大模型备案,影响节奏。

  • 创业思考:

    • 流量: 在某个时间点做出 SOTA 的模型,提升智能的上限,对于大模型公司是最重要的,意味着免费的无穷的流量。

    • Timing: 应用创业,时间窗口很重要。第一波冷启动走到用户面前,抢占垂类 Agent 先发心智,可以降低获客成本,争取市占(23 年 6 月,100w 月活,图像生成赛道 Top1)。

    • 生产关系: 创作工具和创作生产关系将被颠覆,生产关系会催动行业模式的变化。行业数据和行业认知很重要。

  • 对未来的判断: 智能化会越来越强。通用 agent 和垂类 agent 会并存,通用 agent 会收敛,形成赢者通吃;大量垂类 agent 会爆发,依靠数据/交互/场景优势,形成头部玩家,可以被通用 agent 调用。

  • 其他:

    • 目标:1000 亿美金市值

    • 关键指标:月活,留存,渗透率,ARR,估值

    • 思考:北美团队怎么组建和融合,北美市场怎么增长,产品迭代方向

    • 成长:职级只是刻度;业务判断的成熟度,看待事情的方法,战斗力,个人成长非常大。现在的内驱力,如何做出更有意义,更有成就感的事情

作者:Xiaonan Ping

排版校对:Xiaonan Ping, Nan Jiang

All Blog Posts